close

  南方日報訊 4月4日,細心的網友留意到,百度百科上“PX”詞條被鎖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這次鎖定源於近日一些網民對“PX”詞條的惡意修改。2日下午,清華大學化工系大二學生王潤佳驚訝地發現,百度百科詞條中對PX的描述竟是“劇毒”。原來,3月30日,茂名PX事件發生當天凌晨,有人悄然將該網站百科詞條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劇毒”。此後,有網友多次對惡意篡改行為進行客觀更正,但連續幾次又被人改成“劇毒”。“這些人怎麼能不顧科學常識?”王潤佳決定,要用所學知識捍衛詞條。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化工系大四學生蔡達理也參與修正了詞條,併在修改原因中寫道:“清華化工系今日誓死守衛詞條”。清華化工系的學子群起響應。科普拓展到了各大網站!清華化工系和化學系學生鄧耿、徐克、白如冰等積极參与百度、人人、知乎等網站的解疑釋惑,近10人晝夜自發捍衛PX低毒屬性這一科學常識。PX詞條6天內被反覆修改36次。
  “PX從化學毒性上看,的確是低毒的。”清華大學化工系副教授騫偉中解釋,PX的毒性跟乙醇差不多,“學生的行動是科學理性的,他們是學生,不會從行業利益角度作出判斷,這是一次對科普責任的主動擔當。百度百科對PX詞條的鎖定,鞏固了科普成果。”
  ■延伸
  6天被修改36次,清華化工系學生捍衛PX“低毒”描述
  PX,一場特殊的“科學保衛戰”
  “PX即對二甲苯。可燃,低毒化合物。”4月5日,搜索網站百度百科詞條中關於PX的解釋被定格在科學的描述上。可是,如果你打開其右側的歷史版本會發現,對PX“低毒”這一常識性科學論斷的捍衛,源自近10位以清華化工係為主力的清華學生的晝夜堅守。
  PX詞條被篡改為“劇毒”,清華化工學生亮明身份反擊
  3月30日,茂名反PX游行事件發生當天的凌晨00:09,網友@幻想書生wjc悄然將百度百科詞條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劇毒”。兩個字的改變成了“詞條保衛戰”的導火索。
  “PX從化學毒性上看,的確是低毒的。”清華大學化工系副教授騫偉中解釋,通俗地講,PX的毒性跟乙醇(俗稱酒精)差不多。
  “這些人怎麼能不顧科學常識?”清華大學化工系大二學生王潤佳決定用所學知識科學解釋PX詞條,並採用各種方式號召同學們來宣傳PX知識。
  隨後,王潤佳將自己在大學生中廣泛使用的某社交網站上的頭像改成了對二甲苯(PX)的化學式。還在人人網上建相冊、傳截圖,號召同學們參與。
  看到王潤佳的相冊後,化工系大四學生蔡達理也參與修改了詞條,併在修改原因中寫道:“清華化工系今日誓死守衛詞條。”此言一齣,清華化工系的學子群起響應。
  “跟他們堅持到底!”化工系大三學生張睿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會刷新一下詞條,隨時準備“應戰”。
  不僅如此,清華化工學子捍衛PX低毒屬性真相的戰場拓展到了各大網站。清華化工系和化學系學生鄧耿、徐克、白如冰等積极參与百度、人人、知乎等網站的解疑釋惑,迎來眾多網民的點贊。
  據瞭解,以清華化工係為主力的清華學子,先後有近十人自發在知名網站上捍衛PX低毒屬性這一科學常識。
  清華化工學生最終取得了這場詞條保衛戰的勝利。詞條所在網站對PX詞條鎖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公眾對PX瞭解程度仍然偏低,對PX產業發展存在誤解
  在廣州工作的莫雯清明假期回到茂名的家中。3月30日當晚,由反對PX項目引發的打砸搶事件就發生在家門口,家人都是親歷者,驚心動魄的一晚歷歷在目。電子商務畢業的她對PX有毒無毒不瞭解,為此她曾經上網查詢過,結果讓她非常糊塗:記得百度百科說是有劇毒,但更多的文章說是低毒。
  茂名石化工作人員鐘大海註意到了百度百科詞條遭惡意修改一事,當時他非常驚訝,但他也無可奈何,因為百度百科是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修改編輯。他發現,當輿論一邊倒的以訛傳訛稱PX劇毒的時候,也是茂名PX項目引發的打砸搶事件達到頂峰的時候,當大家被理性告知PX項目低毒時,市民的情緒逐步平靜。
  PX百度百科詞條被修改,在“茂名在線”網絡論壇上也引起了激烈討論,許多網友表達了對“PX低毒性”的謾罵與冷嘲熱諷,與嚴謹執著的清華大學學子形成截然相反的對比。
  “參與此次惡意篡改的主力是一個叫‘溺水三千s’的網友,他一再篡改,並要求我們清華學生‘別亂說’。後來,我們化工系的同學專門給他寫信,給他講科學、談法律。最後,他停止了篡改行為。”王潤佳不無驕傲地說。
  據瞭解,通過清華學生的解釋,網友“溺水三千s”還專門發信向化工系學生道歉。
  化學系博一學生鄧耿在這場保衛戰中發現,公眾對於PX等化工產品的基本認識仍然不夠,一些人甚至不斷用錯誤觀點來影響他人。
  鳳凰網曾經對如何看待PX項目進行了調查,有1647人參與調查,其中59.31%的被調查者不知道什麼是PX,59.89%的被調查者不知道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許多物品中都含有PX。
  清華化工系學生都知道,PX來源於石油,所有的汽油中都含有PX,它的主要用途是生產PTA(精對苯二甲酸),而絕大多數的PTA,又都用來生產聚酯,包括聚酯纖維、薄膜和瓶片,這些產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對人類健康並沒有產生明顯危害。
  長期在清華化工系教學的騫偉中認為,從科學性上講,發展PX項目安全性沒有問題。日本、韓國都在大力發展這個行業,地域狹小的新加坡也在離居民區不遠的地方建了規模較大的PX項目。
  騫偉中認為,PX是化工行業中上游非常重要的產品,產業鏈條長,對拉動就業、帶動其它產業發展等有積極意義,不發展PX項目是不現實的。目前國內PX的產能大概1000萬噸左右,每年還需要從韓國、日本等國進口500萬-700萬噸。隨著國內自給率越來越低,從國外進口PX價格不斷上漲。因此,從長遠看,發展PX項目是非常必要的。
  社會各界都應承擔科普責任,政府更應做好溝通工作、民主科學決策
  騫偉中認為,學生的行動是富有責任感的行為,是科學理性的,他們是學生,不會從行業利益角度作出判斷,這是一次對科普責任的主動承擔,有利於不明真相的民眾瞭解事實,更加理性。
  對於公眾和專業人士在發展PX項目上產生的分歧,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丁俊傑認為這值得關註。丁俊傑分析,PX項目之所以常常引起民眾的強力反對,與此前類似事件的處理有關。此前廈門、大連、昆明等地出現的群眾反對PX項目事件,都以民眾的反對和政府的退讓而告終。這種博弈結果形成了一種既定模式,也造成了人們對PX的刻板印象,加劇了人們對PX項目環境危害的不安。
  丁俊傑表示,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有所增加,PX項目等環境事件,容易和拆遷等事件一道成為人們表達情緒的窗口和通道。一些反對PX項目的人,可能並不是單純地針對PX。同時,其他地方的群體性事件,也產生了一些傳染和示範效應。
  面對這樣的矛盾和困境,騫偉中認為,針對公眾對PX的誤解,化工專業的專家和學生有責任對公眾開展一些科普活動,和媒體一道做好解釋工作。政府還要學會用老百姓能夠理解的方式溝通。如,政府和企業可以請居民代表到已有的化工項目去參觀,讓他們切身感受PX項目的環境危害性。
  “在項目開工前期,政府要督促企業把工作做嚴做實,嚴格按照標準建廠。在生產過程中,執法部門也應堅決防止企業偷排。”騫偉中強調,企業生產中要嚴格操作流程,避免人為造成的泄漏事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一系列PX事件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更是民主決策或科學決策的問題。“我們在民主決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公眾的話語權和表達權利。政府必須充分意識到,政府不僅要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而且要向公眾充分說明,這項工程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
  丁俊傑表示,今後順利推進PX項目,首先要完善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機制。很多時候剛剛有反對聲音的時候,政府往往不重視,認為自己是對的,沒有必要去溝通,這種漠視態度和單向決策機制使矛盾加劇。其次,政府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更好地服務群眾;同時要完善政府與公眾雙向溝通的決策機制。
  原載於《人民日報》4月6日01、04版
  本報有刪改  (原標題:一次網絡空間的科普責任擔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39kysq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